全国服务热线:400-123-8856
网站公告: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欢迎您!
中国人民八一飞行表演队
添加时间:2024-08-25

  飞行表演不仅是一项绚丽多姿的飞行活动,更是展现一个开放国度、一支强大军队的一种至尊无上的国家大礼。

  1961年秋,印尼总统苏加诺决定访华,提出他的专机进入中国后要求中方出动8架战斗机护航。当时,我国还没有专门执行护航任务的部队。主管工作的周恩来总理认为这符合国际礼遇,欣然答应,并立即指示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专办。空军首次为国外元首护航成功后,周总理又嘱咐空军应成立护航表演飞行队。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空军立即着手组建筹备工作。经批准,中国人民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62年2月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八一”飞行表演队,担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礼仪迎宾和国内重要活动的飞行表演任务。周总理亲临表演队观看飞行表演后,高兴地说:“一次成功的表演,胜过打下一架飞机。”时任国家主席的称赞飞行表演为“国家大礼”。

  1982年5月15日,中国人民总参谋长陪同葡萄牙总参谋长观看飞行表演。正当下令起飞时,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风骤起,能见度不到一公里。这样的天气一般是不能作飞行表演的,可翘首期待观看飞行表演的客人迟迟不愿离去。为了展示中国空军飞行员的风采,他们毅然驾机起飞,按照预案,借助仪表,凭看过硬的技术,圆满完成了全套飞行表演动作。表演结束后,这位葡萄牙总长主动坐车到着陆线,向飞行员致贺,他连声称赞:“我看到了最为奇特的飞行表演,中国空军是最棒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金秋日子,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一行,由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陪同,观看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特技彩色拉烟表演。上午10时许,当9架机身涂有朱红颜色的歼教5型飞机腾空而起,先是超低空掠过观礼台,接着做圆形、棱形、翻跟斗、四机向上、五机向下、分组开花以及9机楔队飞行表演,全套动作整齐、利索,配合默契,最后以单机大速度横滚通场。加布里埃尔上将看得兴致勃勃,不时鼓掌。表演完毕,这位有着4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高兴地称道:我访问过许多国家,也看过许多飞行表演,可以说你们的表演是最好的,动作很惊险、刺激。

  1995年,“八一”表演队由歼教-5教练机直接改装双三角机翼、具有良好中低空机动性能的歼-7EB型表演机,使我国飞行表演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很快,表演队完成了单机特技、四机、六机向上向下开花等16个动作的设计、试飞和表演。1997年10月10日,“八一”表演队的蓝天勇士们首次驾驶歼七EB超音速战机表演。四机同时起飞,如挟雷挚电;六机楔队俯冲,如携风追云;单机低空多次快速横滚,惊心动魂……这是表演队的第209次表演,也是他们改装后的第一次飞行表演。它标志着我国飞行表演事业完成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嬗变。

  1998年和2000年,中国珠海航展期间,“八一”飞行表演队在10天表演中,先后以六机向上向下开花、高速俯冲、低空横滚拉起、急速横滚跃筋斗、单机大速度横滚倒飞等16个世界公认的高难动作进行了20场次、132架次的表演,将歼-7EB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倍受世人关注。

  新世纪新千年,“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7EB飞机告别了多年沿用红白镶间作为外观图案的历史,披上了别具风格的蓝白镶间的新战袍。2001年7月,飞行员们首次驾驶这种图案的飞机对外迎宾表演。表演结束后,大家评价说:蓝白镶间的色彩简洁、有力、美观、亮丽,体现了新时代的造型和色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神韵和中国空军的风采。

  特技飞行表演,展示的是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需要由高难度的特技飞行动作来完成,素有“空中芭蕾”之美誉。然而,在蓝天跳“芭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八一”飞行表演队里,缀在每个人胸前的军功章,背后都有一串令人惊心动魂的故事。

  1991年6月6日,本来是个六六大顺的日子,可对飞行员李秋来说一点也不顺。上午10点37分,他作为9机编队最难飞的位置之一-6号机驾机起飞了。开头10分钟,李秋和战友们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动作,可做第三个动作时,飞机出事了。

  当时,9架飞机呈菱形编队,在天空翻斤斗。战鹰从数千米高空俯冲下来,越过400米最底点,准备向上拉起做上转弯时,李秋突然感到飞机像被人猛砸了一锤。顿时,伴随着一声轰隆巨响,飞机抖了一下,接着嗡嗡响个不停。

  “834发动机故障!”李秋迅速判定,并立即报告塔台。这时,9架飞机间隔只有5米,飞行员的眼睛必须始终盯牢前机,凭经验调整油门和舵杆,瞬间的失误就可能给整个机群造成灾难。在这千钩一发之际,李秋一边报告,一边下意识地收小油门。为了战友的安全,他必须尽快脱离机群。可他飞在编队的最右边,而此时机群正在右转弯,时机稍微把握不好,就可能和机群中多架飞机相撞,造成可怕后果。

  艺高人胆大。他小心翼翼地调整杆位,减小向上速度……瞬息之间,几架飞机的肚皮已迅速掠过他的头顶。凭感觉,他已顺利脱离机群编队。可刚松了一口气,突然一股刺鼻的煤油味和一股白色气体冲向他的眼鼻。油泵信号灯同时闪亮——可能飞机严重漏油。没有任何时间可以迟疑了,他迅速报告塔台指挥员,在指挥员的引导下,李秋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驾着飞机迅速向跑道扎去……

  事后,得出了事故结论:“轰隆”巨响是主油箱到发动机煤油导管接头断裂的声音,断裂后,铝制导管的一部分飞进发动机,被打成了碎片,通过燃烧室,熔解成无数铝滴,从飞机尾喷口飞出天空。导管接头的破碎,使主油箱航空煤油像没有龙头的水管大量泄漏,这种情况下,随时可能引发空中起火,空中爆炸。

  35周年国庆大阅兵,上级要求表演队出动8架歼教5飞机与航空兵某师的轰-6飞机组成领航梯队,率领空中梯队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当时规定表演机副油箱悬挂点上必须挂拉烟器,否则七色彩带就无法在上空飘扬。可是,歼教-5飞机不带副油箱时载油量只有1400升,低空以表速500公里/小时飞行时平均每分钟要消耗30升。而飞行条令大纲规定,一般训练和任务飞行时,必须有300升备份油量,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所以歼教5飞机当余油300升时,红色警告灯就会闪亮,提醒飞行员尽快着陆。然而,国庆受阅正式航线分钟,加上编队解散着陆的飞行时间,机载油量所余无几。此时此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请求阅兵指挥部批准:“特允余油警告灯亮!”

  举世瞩目的时刻终于来到了。10月1日上午9点10分20秒,一片大云团笼罩在机场上空,8架战鹰在油量不足,特允余油警告灯亮的情况下超气象条件强行起飞。当飞机穿过弥漫的雾气,上升到高度1500米时,阅兵航线结合点上汇合了。

  突然,空中云量大增。在长机的带领下,他们掠过水汽团,穿过层层浓积云,准确进入阅兵航线。但当编队机群接近东侧的通县上空时,滚滚浓云终于包围了他们。飞机完全处在云中飞行。编队只好以长机(前机)为基准,全靠飞行员的双眼紧紧注视前机,准确而柔和地操纵着飞机以保持队形。

  进入城区上空,随着长机一声令下,8架飞机同时喷射绚丽的七彩烟带,在茫茫的云海里,就像拖拉机牵着巨大的铁犁在沃野里奔驰,把白色的云海掀起层层波浪。飞临上空时,覆盖的云层凑巧闪开一丝缝隙。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随着巨大的飞机轰鸣声,人们眺望长空。战鹰牵着长长的彩色烟带,威武壮观地通过。

  转眼间,机群呼啸着飞过,左转上升高度脱离阅兵航线。可当他们一转弯,就穿进了滚滚浓云里,能见度一下子由30米下降到不足3米。“缩小队形”,机长一声令下,他们迅速加油门上升高度,与长机编成超密集队形。刚冲出云层,4号机吴国辉猛然发现云海里飞来了第二批受阅的8架强-5飞机。顿时,他的头发都竖了起来,一边急忙加油门拉杆,一边用无线电急呼长机继续上升高度避让。机错的瞬间,几乎是机翼贴着机翼,真是惊险至极!

  他们飞近着陆机场时,余油300升的警告灯亮了,燃油表指针已指向红线以外。他们按照预案协同,编队直接加入起落航线,以双机编队鱼贯而下,准确着陆。一看燃油表,余油只有140升,不够继续飞行5分钟。

  2000年11月,“八一”飞行表演队赴珠海参加航展。可是,因为气象原因,无法确定计划的6机复杂特技能否进行。于是,表演队临时决定,先飞一下双机特技,掂掂轻重。任务落到了大队长李鑫头上。

  李鑫和副大队长张信民驾机上天了。当时,风速高达10-13米/秒,阵风14-16米/秒,侧风20-30度。尽管风速很大,但李鑫还是想试试低空的气流,因为这是飞行表演的一个关键因素。

  李鑫压下驾驶杆,飞机从数千米高空迅速降到低空500。突然,李鑫感到飞机在空中停住了——他遇到了强大的气流。

  珠海机场三面环山,一面是海。受这种地理环境影响,空气掠过时,会受到大小不同程度的磨擦和阻碍,使流速或快或慢形成波动和涡流。李鑫的飞机开始明显地颠簸和抖动,原本有规律跳动的仪表指针随着险恶的涡流不停颤抖。李鑫赶紧拉驾驶杆开始上升,可颠簸的飞机变得异常迟钝,根本不理会他的指挥。

  飞机刚一着陆,战友们迅速围住了李鑫。摸摸李鑫的胳膊,大家惊讶地说:“好家伙,铁棍似的!”航医陈月秋解释说:“李鑫全力对抗空中逆侧风和强气流,由于时间过长,肌肉过度疲劳,导致肌肉坚硬僵直。”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任务是表演,要表演就必须有看头。经过40年的长空锤炼,他们练就了许多空中绝技,令人叹为观止。

  碧空如洗。六架银鹰,时而箭队、时而楔队、时而斤斗、时而俯冲……一切是那么娴熟,又是那么默契。在国际航空界,六机密集队形被称为“魔鬼编队”,因其惊险之处,无异于自叩魔鬼之门。飞六机队型时,飞机前后左右仅仅相隔3米,高度差仅为半米至一米,速度是每秒200米。此时,飞行员必须全凭肉眼目测,双手操纵。这意味着,飞行员精力必须全部集中在自己的速度和位置上,将上千个飞行数据熟记于心,运用自如。这还意味着,长机如果有0.05秒的动作失误,僚机就会与之相撞;如果飞行员油门稍动一下,驾驶杆稍稍抖一下,就可能进入前机的尾流,甚至机群相撞,顷刻间发生长空悲剧。

  内行们都知道,飞单机特技实际上是在自个儿玩“命”!以每小时500公里速度的加力起飞盘旋,其盘旋半径仅为450米。这时候,飞行员要承受7个以上的大气压,这是一个人体极限,稍有闪失,就会出现大脑出血、黑视,调整不好,人还会失去知觉。还有九天揽月,飞行员在50米高空,以每小时900公里的速度,掠地而过,紧接着,再以90度仰角一跃而起,直冲云霄。单机倒飞,飞行员头顶着座舱盖,身体悬空,在10秒钟内全凭感觉操纵。这不仅仅是飞行员精湛技艺的展示,更是坚毅、果断、无畏精神在支撑。为了这一动作,表演队曾牺牲过两名飞行员,可表演队没有退缩,而是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高度由200米降到100米,又降到50米。

  在单机特技表演中,飞行员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在8秒钟的时间内横滚1080度。这意味飞机的角速度将达到每秒135度,飞行员每翻转一圈就要承受5.5个大气压。滚转中,人们从地面看去,飞机似乎一直在往下掉,好像要与大地“接吻”。此时,飞行员的操纵难度在于,既要控制好飞机滚转半径,又要在飞机改出的瞬间,克服滚转惯性,将飞机与天地线拉成水平。

  爬升,聚集,六机编队以90度仰角一跃而起,直冲云霄。突然间,又分解成六个部分,在天空里向六个不同的方向飘去。充塞天地的轰鸣声中,烟带飘飞,宛如倒挂金钟。在3000米的顶点高度,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400公里,拉起时,其高度仅为200米,速度为每小时850公里。此时,稍有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两架飞机,一左一右,在800到l000米的高度上,在同一瞬间相交于观礼台前,仿佛两机即将相撞,让人胆战心惊。时机的拿捏是这个动作的难度所在。因为,以每小时500-550公里的速度相会于一个指定地点,如果排除偶然性的话,其成功率不足万分之一。因此,表演队技术检查主任陆兵说:“我们双机对飞靠的是飞行员技术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