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公司是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自动化的生产与生活”为愿景,秉承“客户第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发展业务,让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即公司价值”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在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领域发展业务,并致力于为机械设备制造商和电控系统集成商提供变频器、一体化专机、伺服系统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以提高客户工艺控制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经过多年在工业自动化行业深耕,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械、物流设备、石油化工、电线电缆、塑料机械、纺织机械、木工机械、空压机、数控机床、印刷机械、包装机械、金属压延、建筑材料、陶瓷设备、风机水泵等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通用变频器、一体化专机和伺服系统;报告期内,控制器和储能产品已实现订单发货。
变频器是一种变频调速装置,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转矩,以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艺调速和节能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
一体化专机是集成特定工艺控制逻辑的专用控制装置,是为行业客户定制的系统解决方案,可降低系统综合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操控性,有效促进行业专用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改造。
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具备精准定位、高精度稳速运行、快速转矩调节等特点,在快速高精度位置控制的自动化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
运动控制器可以在复杂条件下,将预定的控制方案、规划指令转变成期望的机械运动,实现机械运动精确的定位。
电化学储能产品通常由能源管理系统(EMS)、电池系统(BMS+高压箱+电池)、储能变流器(PCS)、温控系统、消防系统和其他必要的组件构成,在企业用电削峰填谷、变压器容量管理和用户侧电费管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公司研发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纵向为资源线,职能部门以业务平台构建迭代和团队能力建设为主,负责支撑和赋能;横向为产品线,由IPD项目组拉通各专业领域资源和平台,以解决方案及产品的设计开发为主,负责客户需求的交付。矩阵式研发管理模式对内能够驱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对外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公司基于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并遵循分阶段决策与实施原则,概念阶段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核心技术分析、竞争策略分析等,确定技术创新目标和产品开发目标;计划阶段确定产品的技术规格、总体设计方案、项目计划和成本预算;开发阶段通过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样机试制、样机验证,完成产品样机的开发并输出数据文档;中试阶段进行产品的小批量试产和中试测试,验证产品的可制造性;量产阶段进行产品市场推广。
公司产品开发按IPD项目方式运作,确定考核目标、时间进度、交付文件、激励措施等,任命项目经理与项目组成员。为保障产品开发的成功,项目组成员由研发、销售、服务、采购、生产等部门组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产品开发过程执行三级评审体系,包括:运营团队的决策评审、系统专家的方案评审、技术专家的设计评审,各级评审内容、维度不同,并在不同阶段输出相应交付件,既能保证产品开发的过程质量,又能保证公司技术的积累和沉淀。
在规范的采购管理流程和供应商制度模式下,公司以高效、透明、成本效益为核心,致力于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采用招投标集中采购策略吸引众多供应商参与竞争,通过整合内部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在采购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通过对供应商资质、信誉、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多维度评估,筛选出优质、可靠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确保所采购的物料质量可靠、价格合理。
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供应商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定期对供应商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估,督促供应商持续优化与改进,推动其供货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双向评估和反馈机制,不断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成长。
公司具备完整的生产体系,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客户定制需求调整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库存备货式和订单式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根据备货或订单模式,公司按照三级计划体系,每月由销售部门提供市场需求订单计划,并结合产品的特点,制定订单需求供应模式,通过采购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相互配合,实现快速交付。公司制定了整机和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制度,通过动态平衡客户需求与库存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备货处于合理状态,且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是应用广泛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下业众多,销售模式正由粗放型传统销售转变为精细化的行业销售,目前处于大力推进行业销售的业务拓展阶段,已在快递物流、建筑机械、线切割等细分领域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客户群体和影响力,后续将依托行业销售模式,挖掘更多优质行业和客户。
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海外销售活动以经销模式为主,客户主要分布在新兴市场与东欧国家,如东南亚、中东、非洲、印度、俄罗斯等地区,通过与海外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发展本地代理商,销售公司产品并提供技术服务。项目销售主要专注于国内项目型市场,通过招投标方式,聚焦目标行业和客户群体,不断精准挖掘客户需求,全方位拓展销售业务。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或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生产和过程控制的统称,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
工业自动化产品种类较多,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和传感器类产品。
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自动化初始阶段、电子与计算机控制成长阶段、集成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成熟阶段以及当前智能制造与工业4.0阶段,中国自动化产业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加速发展,在经历供给侧改革后进入新发展阶段,国产替代持续进行。
中国工业自动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计算机、通讯、微电子、电力电子、新材料等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以及国产品牌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政府政策支持,国产自动化设备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关键要素可以满足上述需求,能够逐步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近年来,政府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发展与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发展目标,为工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工业自动化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的提出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工业自动化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未来,随着国产工业自动化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国产替代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工业自动化将朝着更高层次的超自动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边缘计算的普及以及5G通信技术的商用化,将使自动化生产线更加智能、敏捷,能够实时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基于量子计算和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进展,未来的自动化系统有望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决策和自我学习能力,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变革。
工业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人工智能、通讯、机电等诸多领域以及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设备厂商的生产工艺和需求各异,仅仅提供单一或通用产品已无法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因此该行业已逐步从单一产品销售发展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一般为基于标准化产品进行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二次技术开发,将标准成品集成专用的控制系统。在结合对工艺和应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集成商将对集成方案进行封装、融合、培育,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解决方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随着行业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该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工业自动化市场按下业可分为项目型市场与OEM型市场,项目型市场代表性行业包括冶金、化工、石化、电力、造纸等,OEM型市场代表性下业包括锂电池、电子及半导体、工业机器人、包装机械、物流设备等。随着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企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产品品质不断提高,部分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进一步实现了资本、人才、技术和产品的积累与衍生,逐步缩短与外国品牌的差距。近年来,工业自动化市场国产品牌份额不断上升,尤其在伺服系统市场,国内品牌份额较前几年有大幅提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工业生产实现规模、高效、精准、智能、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市场前景和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属于高新技术产品,融合了控制理论、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产品,实现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求企业和团队具备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此外,工业自动化行业技术更新变化较快,企业需要在硬件、软件、算法、通讯接口、人才、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持续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该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技术面广、专业性强,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能力,满足不同岗位和项目的需求。
公司于2003年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变频器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已逐步建立并积累了自身的优势行业和客户群体,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与客户的粘性越来越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迅速崛起,齐头并进,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同时,国际巨头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布局,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支持制造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化,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做好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根据行业规划地图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全球制造业呈现复苏稳定性较弱,恢复动力不足的态势,中国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该行业应用前景仍十分广阔。随着微处理器、高速通讯、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变频器未来将向智能化、定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的发展将逐步提升变频器感知被驱动对象外特性和属性动态变化的能力,使其能主动调节适配,提高系统综合性能和可用性。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将推动变频器的柔性设计,使其具备为客户快速定制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随着技术和物料平台的发展,以变频器为主体,集成控制系统、低压电器、显示单元等的集成化产品将更具备技术可行性和竞争力,有效促进行业应用推广。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伺服系统市场将会出现新一轮快速增长,高性能化、驱控一体化、网络化和模块化将是行业发展方向。由于芯片运算能力和集成度的提升、编码器技术的升级,电机控制算法和自适应算法的不断优化,高动态响应能力、快速精准定位将是伺服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驱控一体化将伺服驱动器与上位机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可有效提高伺服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使伺服系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控制算法,通过共享内存即时传输更多的控制、动态信息,提高内部通信速度,明显提升系统综合效能。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集成应用,可以满足高性能运动控制对数据传输实时性、可靠性、同步性的要求。各行业对大规模分布式控制装置的需求将上升,网络化数字伺服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为了应对不同场景下伺服驱动器、电源、再生制动、通信的多样化组合,模块化设计将成为必然选择。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能源的广泛使用及储能技术的发展,将加速推动储能+驱动融合解决方案的产业化进程。
公司管理层与核心技术团队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公司产品发展和技术沉淀的核心源动力。公司专注于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研究,通过长期技术攻关,掌握了逆变控制、外设接口和行业应用等技术。
公司核心技术均系自主研发,普遍应用于变频器、一体化专机和伺服系统等主要产品,具体如下:
逆变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通和关断,把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驱动技术。公司逆变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高性能变频矢量控制技术、高精度伺服驱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等方面技术。
外设接口技术是指逆变控制中央处理单元与其外围设备相连接的处理技术。公司外设接口技术主要包括通讯接口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反馈接口技术和电机接口技术。
公司行业应用技术是指在通用变频器技术基础上,针对细分行业个性化、差异化特点,开发量身定制的一体机和行业专机形成的专有技术。目前公司行业应用技术已成功在施工升降机、陶瓷球磨机、金属拉丝机、螺杆空压机等一体机,以及起重机械、动力收放卷、木工旋切机、油田抽油机、空压机等行业专机上实现。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及时总结技术成果并通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方式进行保护,为提升产品性能、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共计59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3项,以上成果均为原始取得。
为持续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公司增加了报告期内部分在研项目的预计总投资规模。
工业自动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变频器、伺服系统、一体化专机等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不断满足细分行业应用和优质客户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16.8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1.9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52.7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04%;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7.34万元,同比下降1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08.15万元,同比下降23.24%。2024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市场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公司在建筑机械行业客户需求收缩,销售收入降低;此外,公司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4年上半年较上年同期增加了771.04万元股份支付费用,导致利润下滑高于收入下降比例。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公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竞争力;同时,还能助力公司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产品,满足市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报告期内,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59项,新增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2项,研究成果较为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EM700、EA350C、EA300E、EX510C等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EM760、EM730等系列产品的迭代优化,不断满足细分行业应用和优质客户需求;同时,加大了运动控制器和PLC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多个行业的应用推广力度,扩展了产品适用场景。新能源业务,完成了适用于储能+驱动应用场景的直流储能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实现订单发货;完成了适用于低压直流远供应用场景的逆变电源的设计开发,并实现订单发货;完成了基站储能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优化升级,并实现批量发货。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业务按照行业-项目-渠道的模式开展,在重点规划行业如物流设备、石油钻采、空压机等行业均有较大投入,并在部分标杆客户处形成较好的销售额。公司采用多元化的市场拓展策略,包括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展示最新技术成果与成功案例,吸引潜在客户与合作伙伴;同时,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覆盖国内重要市场区域,提供快速响应的本地化服务。公司十分注重与客户的深度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自动化升级的最佳路径,助力客户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飞跃。
2024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部分客户开始实现批量或小批量订单发货,同时在部分重点市场实现了新的渠道商突破,如中东、印度、南美等,进一步完善了渠道布局,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但总体销售规模较小。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产品认证规划,海外已陆续开展ROHS和STO SIL3认证,为未来客户的突破提前做好准备。
客户服务方面,公司提供从售前咨询、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支持,确保客户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得专业、及时、高效的服务体验。公司的技术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生产管理方面,公司采用精益生产理念,通过集成化的ERP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物料管理、库存控制、销售预测等关键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管理。ERP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并分析生产数据,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生产任务的精准下达与实时监控,通过自动化排产与调度,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生产效率与灵活性。2024年上半年,供应链对质量、中试、工艺、PCBA等业务进行优化,通过降低人工制费、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质量管控等措施降低供应成本。
质量控制方面,公司构建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及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在原材料入库前,会对材质、尺寸、性能等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源头质量。生产过程中,引入在线监测与实时数据分析技术,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预防不良品的产生。此外,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成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提升质量水平,公司建立了质量追溯系统,为每一件产品赋予唯一身份标识,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有助于快速定位质量问题根源,同时为客户提供透明、可信赖的产品信息。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合规意识,加强与中小投资者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并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促进规范运作和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及内部培养等多种渠道,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公司十分注重员工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学习机会,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与公司发展的双赢。报告期内,公司已重点引进销售部、行销团队、销售项目、产品线余人,上述人员均具有丰富的工业自动化行业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公司现有行销团队和产品研发团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创新潜力,为公司后续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基于人才梯队建设需求,公司与多所大学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招聘入职应届生40余人,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风险因素
公司所处的变频器、一体化专机、伺服系统相关行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若公司不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将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积累,公司掌握了变频器、一体化专机、伺服系统等产品的核心算法和技术。公司存在因技术人员流失、技术资料被恶意窃取等因素导致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技术人员及团队在开发新产品、持续优化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生产工艺等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公司不能根据行业特点不断健全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激励措施,可能会导致公司技术人员流失,由此带来的技术泄密隐患、持续研发和创新能力下降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面临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风险。
公司产品质量对于下游终端设备的运行情况起到重要作用,在行业需求变动的新形势下,如果公司产品质量控制不能保持一贯的有效性,可能会影响公司与客户间良好的业务合作,对公司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直接材料价格如果出现大幅度上涨,且公司无法有效地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转移到下游客户,公司经营业绩将面临下降风险。若公司不能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将影响公司产量,给公司经营和募投项目的预期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IGBT和IC芯片为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核心元器件,占采购金额比例较高,公司采购部分进口品牌IGBT和IC芯片,若境外品牌厂商出现减产、停产等情形,或由于国际贸易、政治环境等客观因素出现重大变化导致IGBT和IC芯片价格上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对公司生产经营等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4、通用变频器产品以通用系列和高性能系列为主,高性能系列产品收入占比较低的风险
公司通用变频器产品中高性能系列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低,通用系列占比较高,如公司无法充分满足客户需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可能存在高性能产品市场开拓不利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风险。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变频器、一体化专机、伺服系统等产品,产品销售情况与行业竞争格局和客户需求密切相关,公司产品的平均售价呈下降趋势。若公司未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公司可能难以有效应对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将导致利润率水平有所降低。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销售相对分散,存在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客户。若客户经营状况不佳、行业性需求下滑,或转向经凯发在线销竞争对手产品,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若客户因终端市场景气度下降而出现重大经营或财务风险,公司对其货款回收将面临较大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生产基地技改及扩产项目”和“武汉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及预期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账面金额占资产总额较高,若出现客户违约,将发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比例提高的风险;若因客户经营情况恶化,相关商业承兑汇票也存在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对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将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比例较高,如若公司不能持续保持对存货的有效管理,公司的流动资金将面临一定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及运营效率。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公司嵌入式软件和纯软件产品增值税适用即征即退政策。除税收优惠外,公司还享受政府补助资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的金额及占比均较高,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未来,如果政府补助政策或者国家税收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公司不能持续获得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武汉正弦研发生产营销基地投资额为7,987.20万元,自2020年1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同时,公司后续将采购生产设备,新增固定资产。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公司所处的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内供应商的集中度较高,且ABB、西门子、汇川技术300124)等国内外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丰富。公司在低压变频器领域以及伺服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与前述国内外企业规模差距较大。如公司无法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水平,无法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将会面临竞争优势减弱、市场份额下滑等风险。
未来,行业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价格还是产量等方面,公司将面临着行业内竞争者全方位的竞争。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不能紧跟客户需求,无法持续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将会面临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
下业的发展状况与公司业务经营情况密切相关。公司产品的终端用户多处于受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的石油化工、起重机械、数控机床、电线电缆、轻工机械等行业,当宏观经济或相关行业监管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时,相关行业发展趋缓,将导致公司的产品需求不足,使公司面临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机驱动产品领域,为下游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和电控系统集成商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公司的下业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行业整体波动性与宏观经济形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未来,若宏观经济存在周期性的下行波动,下游制造业产能投放需求放缓,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下降,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创始团队从事变频器行业及相关电机驱动控制研究30余年,核心研发管理团队也在工业自动化行业积累多年,经验丰富,可以为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保驾护航。公司建立了性能实验室、EMC实验室、安规实验室、振动跌落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和器件认证实验室等技术设备,为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投资建设了运动控制器和储能产品开发及验证平台。公司掌握了变频矢量控制技术、高精度伺服驱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EM760高性能系列和EM730通用系列变频器,EM530C施工升降机、EM510C拉丝机、EM650C空压机等一体机产品,TC760起重专用变频器和EM650E空压机专用变频器行业专机,以及EA350、EA300E、EA190等伺服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械、物流设备、石油化工、电线电缆、数控机床、塑料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等行业。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研发业务管理和人才培养制度,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IPD流程为基础、以项目为中心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项目开发过程涵盖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对项目量化考核,建立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项目交付制度,建立了软件、硬件、结构、测试等基础技术和案例库,多渠道帮助研发人员快速成长,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
公司市场开拓方向清晰明确,均按照预先规划的行业地图执行,通过对具体行业发展历程、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工艺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该行业现状、未来趋势,评估该行业的潜力和风险、机会和挑战,以便做出高效和准确的决策,提高行业开拓的效率和成功概率。公司在全国多个大中型工业城市设立服务中心,并常备有服务所需各类备品备件,且向客服工程师提出从接到服务诉求至解决故障问题的时间响应要求,便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服务。
公司来料检验、整机装配、测试、包装及仓库管理等环节,建立了岗位及工位的标准作业程序,并配置专职IQC、IPQC、FQC、OQC等质量控制人员,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公司建立了质量缺陷管理数据库,针对质量问题采用项目运作方式进行改善,做到问题分析、解决、纠正、预防全闭环管理。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以ERP系统为支撑,通过产品条码识别信息,实现计划下单、原料入库、库房发料、流水线装机装配、测试老化、包装入库、订单发货、售后环节的全程可追溯。产品测试过程主要使用公司自主开发的自动测试装备,实现PCBA和整机测试自动化,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为批量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产品采取备货式和订单式相结合的生产模式,能够满足客户标准产品、非标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并迅速响应。
经过多年在工控领域深耕,公司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行业应用专家团队,他们能准确掌握客户设备的工作原理,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专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同步加深与客户的合作粘性,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EA180E多线切割控制系统方案、低速造纸机主传动电控系统解决方案、P730背负式水泵变频器解决方案、4轴数控钻攻铣解决方案、伺服系统全自动包装机控制方案、EM510C拉丝机一体机解决方案已在行业内大规模应用,性能出色。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人才招聘、培养、任职、激励和留住人才的制度,制定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和绩效奖励制度,提供有吸引力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涵盖电力电子、电机驱动、产品规划、营销管理、项目管理、制造工艺、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建立了先进的产品需求管理、研发业务流程、项目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梯队和人才激励机制。公司坚持每年校招应届毕业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同时加大对销售业务骨干、行业销售、行业应用、销售项目管理人才的引进,不断提高公司业务团队的整体实力和人才储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