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实体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7月16日,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投资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政界、学界、企业家界、金融投资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进行思想碰撞,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是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关键要在提升产业链创新升级上下功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方向,事关国民经济整体的平稳与健康发展的全局。一个国家要想长期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充分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规模已经跃居全世界第二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更是发展迅猛。”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
马培华表示,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占全球占比从22.5%提高到近30%,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内外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将重塑全球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方式,要正确把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从一贫如洗到站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传统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存量资产,其产品涉及各个领域,在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引领下,传统制造业企业绝不可能以低端产业名义淘汰,而要加大改造升级的力度,由过去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生产转向以数字经济为手段、以绿色低碳经济为方向的全新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模式,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重塑企业竞争力,巩固提高制造优势,成为带动当前工业经济乃至整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表示。
朱宏任表示,今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未来发展中把握先机,一刻也不能迟缓,必须明确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企业加快发展的着力点,要围绕产业做文章。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李海燕在主持会议时也表示,举办这次论坛,是中国投资协会主动响应号召、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相关领导多次发表署名文章,为推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正在迎来新的机遇。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在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马培华表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做优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必须有科技创新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虽然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但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现象和短板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是关键的一招。”马培华表示。
“近年来,不断跃升的科技能力持续为实体经济创造了新增量和新空间,放眼‘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创新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尤其是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赋能将进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立足发展刚需,也是着眼长远的大计。”马培华表示。
张永贵表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是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当前应发挥数字经济引领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突破,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渗透和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催生新型工业产品、新型业务模式。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工程、持久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企业以及金融、投资、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张永贵表示。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经济与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佳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重组,也促成了科学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取决于其中科技与创新的含量,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与金融,支持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表示,创新才能使实体经济插上创造的翅膀走向未来。他认为,数字化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对实体经济发展才有利;协同创新是大趋势。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刘顺达表示,科技创新要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这是科技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键,只有做顶天立地的大文章,才能坚持正确的方法,实现从零到一的飞跃,从一到N的发展。
“要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死亡谷上,架一座铁索桥。当前投资方的人跟产业界联系比较多,跟科技界联系很少,科技界跟产业界联系的同样很少。但科学研究只是产业发展的一部分,政府的政策、市场的成熟度等等这些加在一起再加上科技的力量才是铁索桥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表示。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动力之一,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当前我国民间投资不振,要聚焦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难点,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和激发民间投资。
“多年来我们有个总的印象,民间投资占总投资近60%。在制造业投资占比更高,在工业投资里民间投资占80%,在制造业投资里民间投资占85%,所以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李毅中表示,当前需求不足表现突出,解决需求不足的办法是拉动消费和增加主要投资。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去产能的实质是淘汰落后产能,这并不等于要缩减投资,而是要着力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李毅中强调。
在促进有效投资持续发展方面,李毅中建议:一是要澄清和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认识。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为提升投资效率效益注入动力。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科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的共性技术的攻关,要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国家实验室等研发基地,创新要建立很多科研基地,这本身就需要大量投资。三是对民资外资继续放开市场准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
四是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在实处,促进国民共进协调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布局调整。五是继续提高相关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功能,部门出台改革措施或者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相应的法规制度,要深入细致调研,全面听取意见,先试点试行。六是从国情出发,要十分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升级。
论坛上,中国投资协会和11个地方政府、10家上市公司及行业协会、10家金融机构、10家项目合作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