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广工共有15项成果获奖,获奖数量较上届增加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包括论文11篇、著作4部,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研究领域涵盖教育学、法学、中国文学、语言学、艺术学、管理学、民族学、应用经济学等学科,获奖数量、质量及学科覆盖面均取得新的突破。学校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等的成果获论文类一等奖,副校长杜承铭教授等的成果获著作类一等奖。
据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旨在奖励我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做出较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该奖项每两年评选并表彰一次,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政府奖。
k8凯发官网
“十四五”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依工强文”交叉研究,深化有组织的科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构建以成果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强化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组织策划和培育支持,推动产出系列原创性、突破性、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成果。我校15项成果在本届评奖中获奖,集中体现了学校近年来科研成果产生的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是对我校近年着力打造工科底色人文社科工作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信息化何以促进基础教育的结果公平——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是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胡钦太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研究”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围绕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从实证角度探究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机理,并提出面向未来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顶层设计。
该成果创新之处如下:一是在理念上创新性地融合“互联网+”思维,利用技术优势,构建了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动态匹配关系理论模型,解决现有研究偏重现象学观点阐述的问题。二是通过全国东中西部的分层抽样实证研究,建立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研究范式,破解现有研究缺乏从实证探究信息化与教育结果公平内在复杂机理的不足。三是系统梳理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践逻辑,提出了“优化供给、精准帮扶、共享智力”的方案,解决现有研究供需不匹配的重难点问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实践支撑。
该成果构建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方案:一是在理论、模式和方法上利用信息化解决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相关问题,客观回应了基础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要求的时代命题,学术影响较好。二是范式上兼顾“资源、师资、帮扶”三大基础教育公平领域的重点难点,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概念测量、数据描述和实证检验提供了范式支撑。三是拓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突出社会效益。
基于该成果开展的“爱种子”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惠及近40万师生,受到广东省领导2次批示并被省教育厅采纳推广,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特等奖,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作出了贡献。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一书是杜承铭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中,杜承铭详细论述了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背景下,法学教育应如何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从理念、实践和方法三个维度着力建构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将诸多实证案例和数据融入人才培养理论,亦将人才培养理论嵌入法学教育改革实践,形成具有动态性和可复制性的法学教育改革理论模型。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实践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我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传统法治人才培养的不足有直接深刻的体会。”杜承铭有着“双重身份”——他既是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能深入教学一线;又是副校长,能参与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教学行政双肩挑”的独特身份使杜承铭深入理解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逻辑,并系统思考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和难点。这一独特视角,使杜承铭能时刻观察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过程,深入地思考如何立足于工科大学底色高水平地培养法治人才。“例如,当前比较热门的数据法学科,横跨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乃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数据法治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就不能用传统的法学知识敷衍应对,更应主动与不同学科对接,让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进来。”
杜承铭教授表示,作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要立足中国丰富的法治实践和积累的红色法治文化经验,中国法律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的法律文化;最后要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