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k8凯发清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活跃在鄂东和皖南地区的“天福泰”大戏班子,博得广大观众的欢迎。这个戏班子,演唱精湛,武打惊人,服装道具精彩夺目。它的活动延续近百年。“天福泰”的盛名,至今在鄂东和皖南一带被人们广为传诵。
戏班的建立,其起因是这样的:当时肖家山(今盐日河区南冲庙村)有个大财主叫夏映均,其人倜傥不羁,敢作敢为,自尊心特别强。有一次,他路过罗田县项家河,正碰唱大戏。当地豪绅见夏映均来了,即令戏班子停演,为夏“跳加官”,以便获得彩礼,补其戏费。
台上跳起“加官”,台下顿时哄动起来,人们七咀八舌地说:“来了个什么高官大富,停戏不唱!”“总不是个金头罗汉吧,何必如此厚重!”夏映均听了很是憋气,一怒之下,便慷慨回答:“耽误了戏,我给钱!”这话既炫耀了自己的豪富,又贬斥了面前站着的几个豪绅。话音一落,即令随从拿出银两把戏钱全部付清。
这一招夏映均胜了,那几个豪绅不得不设宴相待。在酒席筵前,豪绅们交口夸赞说:“夏君慷慨捐资,真不愧为麻城大财主!”夏深知他们的伎俩,便乘势讽刺:“贵县唱的是阳春白雪,可是破台塌板太不雅观!”在座的豪绅被刺得满脸通红。夏接着说:“贵县如果不嫌弃,我还愿募捐巨款,帮助你们修筑一座万年台,以免今后唱戏用杂树、门扇搭台。”在坐的豪绅所了无不惊讶,个个站起来打恭,连声道谢:“多蒙巨款相助!”但他们满以为夏是在酒中失言,吹嘘自己。夏映均看透了他们的心底,便当面开好付券,叫人到肖家山提款。这件事,犹如石击池水,很快在罗田、麻城、黄冈等地传播开来,那座专为演戏用的“万年台”,不到一年时间,真的在项家河修筑起来了,直至民国二十年,才被拆毁修了碉堡。
夏映均捐款把项家河的“万年台”修筑起来后,人们议论纷纷,有赞扬的,也有说风凉话的:“夏映均只是有钱帮别人筑台,就是没能耐自己搞个戏看。”慷慨敢为的夏映均,哪里能听这种挑衅话,从此,他下定决心,自己要组织个戏班子。于是,他将本地一些戏曲艺人,聘请出来,组织个二十多人的弹腔小戏班,这个戏班取名曰“天福泰。”由于戏班刚刚建立,道具、服装简陋,演唱技术不高,一次在夫子河演出,当地豪绅指责戏班子牌号大,戏唱得不好,便唆使一伙流氓地痞,将“天福泰”的牌子砸了,并撵走了戏班。夏映均受到这种严重刺激,连肺都气炸了,他便横下一条心,觉得小敲小打不行,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于是,他除遍请本地名师外,还遨游外县,访聘著名艺人。在大冶他看中了昆腔戏班中的黄善富等名老艺人,他以每年每人百两白银的薪俸,特聘为师,后又从蕲春、广济等地特聘了一批乐师和演员,都一一厚礼相待;还花费五千两白银,派人往京、津、沪、苏、杭、汉等地购来大批道具、服装。在家训练演员、乐师三年,于一八四O年春,一个八十余人的“天福泰”高腔大戏班子,正式与观众见面了。
夏映均在为完善戏班设备上,是不惜重资的,演员服装,各式各色齐备。如唱《闻太师回朝》时,闻太师身穿用绣花针在彩绸上联缀而成的针衣蟒,在光照下,万点银霞,闪耀夺目,华贵无比!为了服装的不断更新,还专雇二十多名绣工在家,常年绣衣。道具方面,更以巧、精、全著称,如唱《永乐皇帝观灯》,硬是抬出四十八鸣大锣上场,演员超出舞台,走入大厅广众之中,将观众带入同永乐皇帝一起观灯,其热闹和壮观场面,引人入胜。诸如武将,文相所用的坐骑,如骡马、狮、虎、青牛、白象、麒麟等,亦如活灵活现。有一次在罗田县李婆墩与浠水县的天兴泰大戏班唱对台戏,天福泰唱《花子盘蛇》,蛇缠人身,头尾晃动,栩栩如生,以此,赢得了大量观众。
天福泰高腔大戏班的唱、做、念、打等功夫,当时都是第一流的。尤其是武打功夫,给人印象更深。如在《目连传》中,叉杀傅刘氏的场面,使人惊心动魄。傅刘氏要经受一O八叉,叉叉惊险。其中有《黄龙出洞》一叉,傅刘氏和武师,先后从台内一排小翻出场,傅刘氏翻到台前侧柱旁,刚一站住,武师便立即对准刘头上一叉,叉尖刺入台柱,叉柄颤颤有声,距刘氏头顶不过半寸,使人瞠目咋舌,叹为观止!其精湛武功,由此可见。
夏映均对戏剧并不内行。但他十分注意不断提高演员的表演艺术。每年年终,他照例把全体演员接到家中,进行总结,对表演艺术高超的师傅,给予金钱奖励。因此,演员们都积极注意钻研自己的业务,不断地提高演出水平。
夏映均一手创办起来的天福泰高腔大戏班,在等级观念十分严重的封建社会里,常被一些“大人先生”们耻为下流艺。夏映均独不持此见,他全力以赴,苦心经营,并不惜大量投资,从买设备、请师傅,加上常年补贴,卖掉了良田三百石 (合二一〇亩),共花白银万多两,因面使天福泰成为当时艺术高超,脍炙人口,长盛不衰的大戏班子,演唱近百年,足迹遍涉鄂东、皖南甘余县。在客观上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时对促进各地戏曲艺术的交流,提高演唱水平,都取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夏映均死后,天福泰高腔大戏班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芳闭箱停演,但天福泰的盛名,却至今嵌在人们心里,传在人们口上。
一九五二年七月,湖北省文化厅派三位同志访到盐田河区肖家山,将天福泰的后期演员夏久亭、雷金魁、胡继高等老艺人,请到省文化厅,抡救和挖掘传统剧目,他们通过学习党的文艺理论,方针和政策,苦心回忆,写出了一批剧本,并教练学徒。同年十月在武汉还示范演出了《赵五娘描容》,湖北日报除刊登这一消息外,还登载了夏久亭和胡继高饰演《描容》的剧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麻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麻城文史资料 第1辑[M]. 1987
清戏戏班。约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创办。班址在麻(城)、罗(田)两县交界的萧家山(今麻城盐田河南冲庙)。首任班主是夏姓十九世祖夏映均(1789—1864),曾被“诰封朝议大夫”。其重孙夏久谈(1891—约1927)任班主时(见图),因其病逝于演出途中,艺人合伙反目,于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散班。少数艺人沿用天福泰班名,继续活动到1935年。
夏映均初办戏班是唱弹戏(汉调),不过二十余人。后从大冶聘来清戏演员和乐师,并在本地招艺徒,办科班,充实班底,发展为有近百人的清戏大班。还聘有编写剧本的先生,雇有制作砌末、扎灯彩的师傅,仅绣工就有十余人。早期知名艺人有:以擅杀叉绝技而传名的大老郭、细(小)老郭、武戏小生大老马、贴旦细(小)老马(均系大冶人)等。晚期名脚有:丁金荣(净)、夏久庭(旦)、水西(即黄善贵,贴)、夏早西(骄旦)、黄善柱(净)、胡最高(末)、范明杰(小生)、雷金魁(净)、方绪田(旦)以及鼓师黄善富等。天福泰班以演《目连》戏为主,也常演《岳飞》、《水涌金山》、《描容》、《拜月》、《机房教子》、《吴汉杀妻》、《哑夫背妻》、《花子盘蛇》等剧。在鄂东南一带各闾(乡)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必演十二本《目连》,以消灾避邪,形成演出习俗。巡回演出时装备充足,有衣箱四十八口,演员各有角箱一口,并带有炊事用的石磨。服装华丽讲究,每件戏衣袖口衣领内皆绣有班主夏映均名字;演《闻太师回朝》,马僮上场披“针衣”(用缝衣针连缀而成)。演《永乐观灯》上场用两人抬的特制大锣数面。武打皆持真刀真枪。尤以在《目连》剧中表演叉杀刘氏四娘的绝技而远近闻名。各地绅商常赠送匾额,称赞天福泰班“高歌绝唱”。据老观众反映,晚期天福泰班演员、乐师衣冠整齐,戴礼帽、穿长衫。其班规谨严,规定在打响闹台锣时,凡尚未登上台梯(有十三级)第三级者,以误场违犯班规论,必受罚。晚期天福泰演员雷金魁的故居藏有盖着“天福泰”红色印章的清戏《目连》残本,以及其它传统折戏手抄本(现存省戏工室)。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北卷》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戏曲志 湖北卷[M]. 1993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北卷》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戏曲志 湖北卷[M]. 2000
夏映均(1808-1889),字国光,盐田河区肖家山人,花银万两创建“天福泰”大戏班,该班演出近百年;誉满鄂东、皖南十余县。
〔高腔〕明代万历年间,青阳腔传入湖北,流变形成清戏,又称湖北高腔,是境内最早的地方剧种。康、乾年间流行襄阳、安陆(今钟祥)、黄州、德安(今安陆)、武昌等5府25县。早期的清戏班及清戏“围鼓班”(业余清唱)兼唱昆曲。乾隆年间与弹戏合班,引进南戏、明传奇剧目。知名戏班有:
1813年(嘉庆十八年)谷城武生员陈则凯创办的玉林班。他为办戏班,先开科班,聘麻城籍清戏艺人郭玉林(小秃)教戏,并从宜城买来一批儿童,在当地招收部分学徒,开科习艺于陈氏十一门祠堂——古柏祠。1858年(咸丰八年),玉林班由他的3个孙子继承,全班有70多人,上演剧目100多出,艺人阵容整齐,功夫扎实,行头讲究。此时为该班兴盛时期。常演剧目有《关公训子》、《文公走雪》、《大战金钱豹》、《水漫金山寺》等。演出区域沿汉水上溯至老河口、郧阳,顺流而下至襄阳、宜城等地城镇。襄阳牛首、谷城盛慷的江西会馆皆有班名题壁。该班演出活动还远及安陆、孝感等地,后期因老艺人相继谢世,宜城籍老艺人辞班回乡,戏班渐趋衰落。1884年(光绪十年)在宜城演出后散班。
约于嘉庆、道光年间创办的天福泰班,班址在麻城、罗田两县交界的肖家山(今麻城盐田河南冲庙)创办人是“诰封朝议大夫”夏映均(1786~1864)。初办戏班,唱弹戏(汉调),不过20余人。后从大冶聘来高腔演员和乐师,并在本地招徒开科班,充实班底,发展为具有近百人的清戏大班。还聘有编写剧本的先生,雇有制作砌末、扎彩灯的师傅,仅绣工就有10余人,该班以演目连戏为主,也常演《岳飞》、《水涌金山》及折子戏《描容》、《拜月》等。在鄂东南一带巡回演《目连》,必演12本,谓之“消灾避邪”,形成习俗。传至第四代人夏久倓,1891年一?因中途班主病逝散班(散归时间为1927年)。
此外,还有约在光绪中叶组建于随县的随园班。全班80余人,属清戏、弹戏二合班,能唱唐、宋、元、明、清五朝大戏,以扮演薛仁贵、张士贵、吴三桂等角色见长。
清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湖北的汉调、越调、花鼓戏、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唱腔陈旧,唱词典雅费解,加之口传失误,错讹较多,至清末日渐没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1爆冷!英超9.2亿豪门翻车:赛季首败+无缘4连胜,55年纪录作古
光大证券突发!投行大佬内幕交易:亏损532万元,被罚460万元,10年市场禁入!
北京香山论坛·高端访谈|上合组织副秘书长:上合组织积极应对新风险、新挑战
【资讯】2024年秋广东省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活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专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