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123-8856
网站公告: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欢迎您!
精准高效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
添加时间:2024-09-27

  作者:黄志凌(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提出,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具体部署。将“设备更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应对当前市场矛盾的重要举措。《方案》的发布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项详细的政策举措的出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通过深入市场和企业调研,越来越感到,大规模推进制造业设备更新和装备技术升级,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拉动投资需求,通过有效供给唤起市场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出口竞争力。

  从高质量发展角度观察,政府主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更新投资力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家信心,拉动企业投资,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拉动投资。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的主体是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投资引发的债务风险,既有利于总体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有利于企业技术更新迭代,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比如工信部提出的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改造,可以大幅提升设备生产控制精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增加盈利。三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提档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科学仪器、机床应用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助推部分“卡脖子”行业向高端拓展。四是为研发注入更多的市场驱动力。更换及研发新设备需要大量开支,如果更换需求较小,不仅采购成本高,研发及制造商也难以盈利。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需求量会形成规模效应,大幅降低成本,并刺激新一代设备的研发生产。

  从促进市场复苏的角度来看,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一是激发设备更新的潜在需求,稳定内需大盘。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就可以对整个工业甚至总体经济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从设备更新周期角度来看,目前许多设备品类也到了需要更新的时点。生产设备的更新周期往往受到设备技术更新和资本开支的驱动。从设备技术更新角度来看,生产设备通常有5年至15年的寿命区间,在技术快速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呈现加速缩短趋势。从资本开支的角度来看,由于此次政策端的指向比较精准,不仅会增加制造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与高端化的新增产能投资,还会使得传统资本开支长期不足的细分领域也相应加大投资,实现设备的改造升级。

  推动制造型企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成本控制是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强项,其中对于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是降低单位成本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制造业中已有众多老旧设备进入淘汰更新期,这些设备面临的精度下降、故障率提升问题将日益显现,尤其是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装备快速迭代,性能老旧的设备会成为代际劣势。

  通过设备更新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靠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设备更新改造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市场拉动,制造业技术水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产品质量改善,减少维护成本,有利于制造型企业提升供给质量、创造引领需求。

  助力绿色发展,提升能效和节能降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前不久印发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指出,通过确定能效水平、推广节能设备、淘汰落后设备等手段,加快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我国是产品设备生产和使用大国,各类产品设备产销量大、应用范围广、能源消耗高,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经梳理测算,我国在运主要用能产品设备保有量超过50亿台(套),年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约80%,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与2021年相比,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运高效节能电机、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我们认为,在本轮设备改造中,通过提升设备能效指标的要求和政策激励,有利于强化我国产业绿色发展竞争优势,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助力整体节能降碳目标的实现。

  调研显示,多数企业家都认识到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带来各种好处,但也发现部分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进行设备更新和购置的动力仍显不足,原因包括:需求端仍然疲弱,能见度低;增加资本开支对于现金流和后续企业盈利形成压力等。因此,接下来政策需要集中发力,激发企业的设备更新需求。

  一是加强企业购置更新设备的金融支持和融资支持。近几年,我国曾采取过专项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效果不错。2022年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的方式来支持高校院所、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总体规模为1.7万亿。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10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加财政贴息2.5%,当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相较于2022年集中在医疗、教育范围,本轮设备更新的贴息支持范围可以进行扩大。同时,我们也建议支持企业发行设备更新专项债券,丰富企业对于设备更新投资的融资渠道。

  二是对符合高技术指标和能效水平的设备,给予购置补贴。产业政策应与财政政策相结合,对于采购符合高技术高能效指标的设备,各级政府可以进行购置补贴。购置补贴是最为直接的财政支持形式,对企业设备更新意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同时,通过设定设备的技术门槛,达到推动使用企业产生实质性提质增效、提升供给质量的效果。

  三是加大设备投资的税收优惠,抵免额度。2022年9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公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凡在2022年第四季度内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均可适用该项政策。上市公司对于2022年四季度设备投资税收全额抵免的欢迎程度较高,本轮设备更新支持政策亦可考虑上述方案。

  四是鼓励引导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发挥融资租赁优势,联动商业银行为企业设备更新与升级提供更丰富的融资租赁产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租赁方案,灵活安排资金运用,结合产业类别、行业特点确定融资租赁金额、期限等,适当调整金融租赁公司相关政策限制。

  五是优化、简化设备更新项目立项审批与融资条件。一些银行提出,目前银行技改固定资产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政府项目立项批件,而相关部门审批流程比较长,对企业设备更新积极性影响比较大。建议对于符合产业、行业发展方向,或者技术改造属于高端制造类别的设备更新项目可取消或简化审批手续,或者改为备案制,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自主投资融资。

  六是建立设备更新交易市场,促进设备转化与交易。由政府牵头,调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搭建设备更新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内最新的设备更新技术和趋势,对接撮合企业二手设备交易,促进仍有较高使用价值,市场接受度高的设备的流转,既促进头部企业及时更新高端设备,提档升级,又有利于尚能使用的设备在市场有效流动,分档分类不断更新,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k8凯发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