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我国轨道交通市场整体体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将在未来保持巨大增量。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9亿元,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2020年城轨交通完成建设投资6286亿元,在建项目的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5289.3亿元;同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我国铁路总规模将增长36.7%,实现达到20万公里的远期目标。
以庞大的轨道交通市场为基础,全国共形成17个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4个。17个聚集区吸纳了约8万家轨道交通类公司,其中上市公司约121家。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既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引领产业发展与突破的强劲动力。中关村轨交公司在产业服务工作中非常重视上市公司的晴雨表作用,并对轨道交通类上市公司进行了梳理与基础分析,形成本篇观察报告。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轨道交通类公司,也称轨道交通概念股。包含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和非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两类。其中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的划分标准是轨道交通类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超过50%、或占所有板块中最高、或具有重要行业竞争力的,反之则为非主营轨道交通类上市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共统计轨道交通类上市公司121家,其中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55家,非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66家。
从近一年轨道交通概念股的累计涨跌度数据来看,轨道交通行情走势从2020年下半年和和沪深300指数持平,年底开始低于沪深300指数,经历了近4个月的下行区间,累计跌幅一度达到了20%,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疫情的持续和轨道交通建设政策收紧导致的前景不明朗所致。随后2021年2月底颁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3月份“十四五”规划草案中也明确了交通强国战略,在两项重大政策的利好预期下轨道交通板块整体市值得到了较强拉动。同时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几个月轨道交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国际市场订单量也有较大增长,轨道交通概念股指数不断攀升,已于近期持平沪深300指数。
截至目前,轨道交通类上市公司总市值31553亿元,其中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11580亿元,非主营19973亿元,从总市值来看不逊色于当下受资本追捧的汽车板块(约4万亿元)。此外,本文还粗略统计了其他几个主流板块的总市值以供参考,详见下表:
轨道交通产业体量庞大、产业链长、专业门类多,使得轨道交通类上市公司在诸多方面差异性很大,梳理难度较高。但从整体来看,轨道交通类上市公司按经营情况可以分为主营和非主营两类,本文将分别就两种类型的轨道交通上市公司做进一步梳理和分析。
55家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中,包含了17个细分产业标签,本文将这些细分标签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定位进行归纳,其中位于产业链上游10家,总市值3218亿元,以工程建设为主;产业链中游33家,总市值4745亿元,以车辆和机电装备为主;产业链下游12家,总市值3616亿元,以交运物流为主。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的总值分布比较平衡,再结合数量来看,中游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本文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值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各选出4-5家代表性企业,形成“头雁”公司名单,再结合这些公司年报中披露的2020年收入和经营情况,整理形成如下表格(单位:亿元)。
产业链上游基建类公司体量巨大,但利润较低,设备制造厂商盈利能力较好。其中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两个千亿级基建央企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全年净利率大致为2.5%;排名第三第四的铁建重工和明泰铝业则分别主要从事工程设备和铝合金生产,净利率分别为18.4%和6.55%,虽然总体规模较前两名差距很大,但依靠专业领域的高附加值,有着更强的盈利能力。
产业链中游其中装备类生产企业占据市场主流。排名前几名的企业占据了车辆装备、通信信号、供电系统三大领域,也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中最核心且附加值最高的三大系统,尤其是中国中车和中国通号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此外产业链中游是百亿级以上公司最多的,达12家,上游和下游则分别有6家和4家,可以看出轨道交通产业链中游千亿级上市公司数量和体量不如上游和下游,但是蕴含了一批百亿级上市公司,说明行业分散度较高,竞争激烈,企业发展也具备潜力。2019年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就有中国通号(丰台)、交控科技(丰台)、天宜上佳(海淀)3家来自北京的轨道交通公司上市,其中,中国通号建设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列车运行控制综合实验室,交控科技承担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天宜上佳依靠自主研发在高铁动车组用铁末冶金闸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3家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体系,这是公司科创板上市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核心科技成果产业化,保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
产业链下游中市值领先的主要是铁路客货运公司,客运服务占据主导地位。五家上市的客货运公司市值就占到了下游总市值的90%以上,软件服务和电子信息只占剩余的10%不到,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相当一部分轨交后市场业务被装备制造公司和管理运营公司承担。再将代表客运业务的京沪高铁和代表货运业务的大秦铁路作对比,显示出铁路货运的收入规模和净利润水平都比高铁客运更强,但从市值上来看,以“人”为运输核心的高铁客运业务更被看好,市场对我国高铁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55家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直辖市,其中北京以17家主营轨交上市公司数量和7701亿总市值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广东、浙江、四川这几省的主营轨交上市公司数量也有一定优势。北京主营上市公司总市值庞大的背后是央企龙头引领作用,京沪高铁、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通号、中国铁物、中铁工业这7家央企就占北京主营轨交上市公司总市值的90%。而排除后这7家央企后,排名第一的是天宜上佳,市值百亿左右,之后还有市值50亿左右的神州高铁、鼎汉技术、交控科技、佳讯飞鸿等公司,相较于其他省份依然保有较大优势。
下图为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的属地分布热力图,并标注了全国规模最大的9个轨交产业集群的位置。从中可以发现,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与产业集群高度对应,突出体现在北京、广东和四川三地。
其中,广东是围绕广东、深圳、佛山、东莞这几个经济强市的出行需求以及与其他重点城市群的联络需求为核心,依托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建立产业集群;成都的特点是立足川渝城市群未来发展前景,与中车、中铁这两家车辆和基建龙头强绑定,围绕川藏铁路和省内交通圈打造地区产业集群。这两个省份虽然把轨道交通作为重点产业,但从发展模式和表现来看,存在一定固守本地市场的倾向。
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深厚基础。十三五期间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市大力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对重点功能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在轨道交通产业上实践了一条海淀科研创新+丰台总部集群的独特道路,迅速成长为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目前新兴的长三角、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的规划的也是类似于北京的创新+总部发展模式。
根据55家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的2020年经营数据,研究几个重点细分产业的平均净利率,形成如下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工程建设类上市公司的净利率仅有2.55%,使其虽然拥有千亿级的营收,但净利润却只有百亿级规模,反映出传统基建领域的经营效率并不理想。与轨道交通装备深度相关的交运设备和输配电器的平均净利率都在10%左右,以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平均净利率6.3%的数据作为对比,可以发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盈利能力并不低,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则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也亟需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瞄准绿色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通过政策、金融、科技等多方面措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此外本文也对净利率排名前十的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出,设备生产是主流,赛道专业化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非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虽然没有把轨道交通类业务作为公司经营的主要支撑,但仍将轨道交通业务作为重要的布局方向。从轨道交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公司往往是某些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蕴含着轨道交通产业链向上中下游延伸的新动能,也是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力量。
本文梳理了66家非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中的主营行业标签和轨道交通业务布局方向。通过这些公司的轨道交通业务布局方向判断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和定位,并标注其主营行业标签,最后形成如下结果。
非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中,在上游布局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共有9家,其中中国建筑和中国电建分别是房建领域和水电领域的央企龙头,这些上市基建巨头正在积极进入轨道交通专业基建市场。
中国电建在2019年财报中披露,公司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在巩固水利水电工程等传统主业的同时,培养铁路城轨等专业化品牌。2020年10月,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先期开工段金额最大的一项色季拉山隧道由中国电建下属工程局中标。
中国建筑也在向铁路和城轨市场发力,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中标天津地铁7号线标段,铁路方面也中标郑济高铁山东段站前工程2标段。
近几年来国内基建增速下滑,市场蛋糕变小,企业在本身优势领域增量变小,只能到更多其他领域寻找增量,轨道交通基建领域也逐渐成为了“跨界”争抢的市场。此趋势一方面释放了轨道交通基建市场正在加剧内卷的信号,另一方面“跨界”建设有利于打破一家企业对某一领域的市场垄断,利于市场不断开放。
产业链中游的非主营轨道交通上市公司涵盖了12个主营行业门类,延续了专业门类丰富的特点,存在大量的装备制造类企业进军轨道交通领域拓展市场,支撑轨道交通装备创新链、供应链,主要集中在输配电气和机械行业两个板块,本文选取其中的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梳理。
布局轨道交通市场的电网电气类企业体量一般较大,大部分都在百亿市值之上。这类公司本身具有电网输配、牵引系统、供电解决方案等自身业务。由于轨道交通电气化程度很高,此类企业将业务拓展至轨道交通领域存在很大优势,除了提供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整体解决方案之外,也布局了专用强弱机电设备、互联互通智能设备、智慧电能产品等面向轨道交通的创新型定制化产品。
大量装备制造类企业依托其在主营制造类业务的优势,在轨道交通市场成为了重要供应商角色,对轨道交通领域的车体合金材料、轴承、空调机、电源等装备零部件进行生产和供应。同时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也正在这些外部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愈发向自研化、高端化、专精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例如国机精工已经在轨道交通专用轴承方面形成了“研发+生产+供应”的模式,金盾股份通过“军民融合”模式研发的地铁专用隧道风机也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合肥等多城市的地铁项目中被采用。
产业链下游的非主营上市公司涉及软件、电子、材料、通讯、电力、装饰六个行业。选取六个行业中的重点企业,它们的市值规模上至千亿、下至几十亿不等,差异很大,但均在加速布局轨道交通行业的“智慧化”领域。以通讯行业和软件行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新基建背景下轨道交通市场开放的新型应用场景做出了大量探索,迅速在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等方向打造了人脸识别、智慧安检、智慧运维、地铁智慧大脑等智慧轨道交通产品。
交通运输部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智慧化市场规模为327亿元,同比增长19.8%。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不断增大,轨道交通智能化和运营维保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并成为下一个主流市场。这也是大量外部行业企业均将目光投向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积极布局运营维保与智慧轨交类业务的原因。
目前轨道交通智能化市场竞争“割据”,各个主要竞争主体在子系统拥有相对优势,尚无一家企业在整个轨道智能化行业取得全面竞争优势,市场地位差距不明显。非主营上市公司开始逐渐布局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后,行业竞争压力将会逐渐加大。由此可见轨道交通企业对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高新技术高度关注,众多企业试图通过创新在竞争格局中率先突围,抢抓“新基建”机遇,占据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新高地。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之一,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巩固产业调整转型良好势头,把握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北京市以丰台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为基础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围绕“两区”建设要求,积极建设全链条的开放协同创新新机制,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新生态。其中,支持上市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培育高成长科技企业和潜力独角兽、推动优质重大项目落地是建立轨道交通产业升级新标杆的重点工作。中关村轨道交通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轨道交通专业化服务机构,将着重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打造轨道交通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在十四五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围绕《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围绕重点企业的关键核心需求,建立集产业研发、市场、金融、人才、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为一体的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服务平台,通过产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培育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潜力独角兽做贡献。
(二)打通创新链。推动行业打造创新孵化培育体系,为行业龙头企业挖掘优质项目,为中小企业对接行业资源提供平台,为初创企业开拓创新搭建舞台。通过组织开展行业创新大赛、行业展会等形式,发现和遴选优质项目,发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项目。并通过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产业对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第三方检测、产权保护、政策咨询等靶向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重点项目落地。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产业促进作用,整合各类轨道交通企业、高校资源,组建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联合体,探索联合研发、联合投标、联合运营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产业发展、交流合作、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竞合而非竞争。
(三)优化产业链。建立“政策+载体+投资+产业服务”机制,为轨交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梳理产业政策,对国家政策、“两区”建设、“十四五”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丰台区轨交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国家和市区产业政策文件进行深入研究,为行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二是形成产业承载空间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实时掌握北京市适于轨交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业空间和载体信息,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企业落地服务;三是打造轨交产业大脑,动态收集整理全国轨道交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根据细分领域、技术实力等维度进行评级和画像,绘制轨道交通产业图谱,建设全国轨交高新技术企业库,利用平台数据资源,协助资本对接产业,实现产业资本精准聚焦头部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四是积极对接科技领军人才,组建专家智库围绕轨交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对相关产业链及环节进行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四)嫁接供应链。轨道交通产业采购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特殊性,民营企业由于渠道资源受限,在甲方采购中参与度不高。为强化民营企业的供应链弹性,平台探索提供采供协同和供应链集中管控服务,希望能解决中小企业因订单小、渠道资源不佳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企业参与轨道交通供应链的门槛,探索推动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轨交产业推荐机制,切实服务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该报告著作权归北京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有,并得到上海人从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引用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男子抛妻卷款与新欢到山村同居,求子无果杀害女方潜逃14年,落网时已71岁
苹果iPhone16系列体验:虽然没上AI,但依旧是地表最强的智能手机
华为首款三折屏Mate XT 非凡大师体验:尊贵且实用 名副其实的超旗舰
Redmi Note 14 Pro上山下河,王腾极限测试,雷军都点评了
1年走完iOS、安卓17年的路!华为纯血鸿蒙成了:应用已满足用户99.9%使用时长凯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