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全面多角度展示日照市统战人物时代风采和争创“四个一流”精神面貌,引导全市广大统战成员为加快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献计出力、担当作为,市委统战部联合日照电视台和大众网日照推出“同心同行 日照市统战人物风采”专栏,集中刊发日照市统一战线优秀典型、感人事迹,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社会影响力,激发“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统战合力,奋力开创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独臂工人在裁床前裁布,腿疾工人在裁缝机前走线,聋哑工人熨烫、裁剪、缝纫……在日照市莒县福利服装厂的车间内,238名残疾人各司其职,忙而有序。上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将车间内照得敞亮,劳作的工人的脸上,挂满笑容。
对于238名残疾人而言,莒县福利服装厂,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还是他们的家。厂长辛兴芬,并不是他们的领导,而是陪伴他们长大,教授他们技术的“妈妈”。
1993年,在莒县水利局工作的辛兴芬接到单位通知,调任她接手濒临倒闭的服装加工厂。
“我是党员,所以服从组织的安排。而且我想着家里收留的残疾孩子也大了,如果他们愿意学,这也是一个机会,能让他们有门手艺,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临危受命的辛兴芬,虽然忐忑,但干劲十足。
7名职工,6台破旧的机器,便是彼时服装加工厂的全部“家当”。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工资拖欠,人心涣散。辛兴芬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员工垫付工资,又自掏腰包采购新的缝纫机。又将收留在家的十几名残疾孩子招进厂房,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机器,学习手艺。
没活干,她就上青岛、下烟台,四处寻市场、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找客户。那时,辛兴芬往往清晨出门,赶最早一班车,带着几片煎饼,一点咸菜,一瓶水,是她一天的饭食。因为工厂职工少,又有残疾职工,辛兴芬在找订单的路上屡屡“碰壁”。但辛兴芬并不放弃,最终打动了一家烟台的服装外贸进出口公司,谈下了第一笔订单:200条小童裤。
量少,价低,但辛兴芬和职工们对这笔订单分外重视,高效保质地完成了订单。交货时,客户在满意之余,也难以置信:一家残疾人占了大半的服装厂,居然能按期做出这样高质量的衣服。辛兴芬格外自豪:“我们这些孩子都是好样的,并不比别人差!”
首战告捷后,服装厂陆续迎来了其他的订单。这处濒临倒闭的服装厂,也逐渐焕发出生机。
“这个孩子是先天残疾,现在缝纫技术很好!这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走路很困难,在工作的时候慢慢锻炼,现在已经能正常走路了。这个孩子兄弟几个都是残疾人,现在也都在厂里干得很好!”说起眼前这群孩子们的情况,辛兴芬如数家珍。
免费吃住、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与健全人同工同酬,于特殊群体而言,这里不仅是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的地方,也是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在这里,我感觉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莒县福利服装厂不少员工的心声。
乐其业,也要安其居。在教授技术,关心工作之余,辛兴芬也关心残疾职工们的个人生活。帮员工牵线成家,修缮宿舍,给员工子女开设辅导班……2020年10月27日,莒县残疾人安康中心正式交付,120余名残疾职工住上了新楼。除了职工住宿的地方之外,健身房、阅读室、心理疏导室、纸手工室、小草学堂一应俱全。职工们在服装车间工作,在安康中心生活、学习、娱乐,职工们的孩子也有课外课堂、课后辅导。
“他们的孩子也都长起来了,学习都很好,大一些的,也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中午时分,放学归来的职工子女在服装厂的院子里跳绳玩耍。他们称呼辛兴芬为“辛奶奶”,亲昵地拥抱她,向她讲述学校内的趣事。
“尚德修行,不断创造财富;扶危济困,真心回报社会。”这是辛兴芬的座右铭。多年来。她免费开办16期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和下岗工人1000多名,在本厂安置就业300余人。该厂先后被省、市、县级残联命名为“优秀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优秀就业示范基地”。疫情期间,她带头加班加点,赶制捐赠了600件棉大衣、1600床棉被。她还常年资助200余名孤寡老人、贫困儿童、老党员、孤儿等,累计捐款捐物达300余万元。
自接手服装厂至今,辛兴芬与这些残疾孩子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她极少用“残疾群体”来称呼这些孩子,在她眼里,他们都是特殊的花,有自己的开法。“我一直想着,能让全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这里学技术,自食其力,不仅是为他们家庭解决负担,也能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即将70岁的辛兴芬,已不复当年的轻快敏捷,但依然每天在服装厂内奔忙,“我想干到这批工人们都退休的时候,我再离开。”
三十年间服装厂不断翻新,自立自强的标语愈发闪亮,员工墙上的笑脸也不断增加。小小的服装厂,像一只小小的方舟,载着厂内的特殊群体,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航程上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