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123-8856
网站公告: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欢迎您!
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智能制造 长江案例
添加时间:2024-06-25

  海克斯康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由工业测量起家,历史可向前追溯200余年。当前时代,海克斯康作为智能制造与数字化领域“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以全球视角,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最佳实践及相关洞见。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克斯康中国)是海克斯康集团的大中华区总部。在国内大量制造及工程领域都可以看到海克斯康中国的身影。海克斯康中国对于中国制造业有着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理念与观点,结合世界级的先进技术,为中国的“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提供具体的产品与明确的路径规划。

  本案例以海克斯康中国为主角,简要讲述海克斯康集团及海克斯康中国的发展历史、战略与思路,并精简地列举了其相关实例,便于受众了解海克斯康的视角。此外本案例对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析。结合海克斯康的观点,便于梳理这一维度下的相关信息。

  一台机器由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组成,那么该如何测量这些零件的尺寸?这个问题放在现代未免有些突兀,但200年前,这算得上是制造业的“最初之问”。因为无法测量或不能精准测量,也就意味着无法控制质量,甚至于无法生产制造——显而易见,这是制造业的起点。

  1819年,Kern&Co成立,这是Leica(徕卡)工业测量系统公司的前身,海克斯康公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此。此后100年时间里,围绕“工业测量”,全尺寸量块组、千分尺、测量机、光学测量等各式各样的专业设备被发明出来,经过商业化运营后诞生了多个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世界工业化的推动者,融入人类工业史的进程中。

  1992年,海克斯康集团成立。k8凯发官网海克斯康的发展与壮大,起步于20年前开始的测量行业的深耕。通过并购,将全球知名的工业测量系统以及大地测量系统企业不断纳入麾下,海克斯康得以把握住了面向工业计量和地理信息测绘行业的数据,涵盖从电子芯片、智能手机、汽车、飞机、重工能源到基础设施、大地测量等领域,完成现实捕获和定位等任务。之后海克斯康开始广泛布局软件产业,通过设计仿真与定位智能技术以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当前的海克斯康,在200年来的相关技术沉淀之上,拥有完整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组合,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

  当前时代,全球制造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数字化、数智化等潮流不断涌动,将人类工业文明带向更远的彼岸。基于过往的深厚积累,海克斯康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角色。

  1.全球及中国大量制造型企业的实践显示,数字化往往经历这样的路径:某个领域进行信息化-多个领域进行信息化(必然产生一个个孤岛)-打通(连接)-形成网络—可视化—透明化—可预测—自适应。即信息的数字化,数字的网络化,网络的智能化。

  2.但这个路径并非需要完整走下去。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百年企业还停留在信息化阶段,甚至仅仅是某个制造加工场景的信息化,但这并不妨碍其成功。

  3.真正的全路径数字化很困难,如果没有清晰的方法论和长期的实践过程,可以看作是“客观上是无法实现的”。并且往往也“没有必要去做”。对于大量企业而言,相对于完整的数字化“大循环”,生产制造某个环节实现数字化“小循环”更有现实意义。

  基于这样的洞察,针对制造业,海克斯康中国提出“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在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进行各个领域的数字化,以“质量”数据贯穿,从而实现政府倡导的“高质量发展”。

  将质量保证与零部件验证测试信息流与工业软件驱动的持续改善的信息相结合,从而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对我们来说,质量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质量概念,还意味着生产力、成本、交期,他们之间具有连带关系。

  海克斯康中国认为,自己的目标是协助制造企业实现卓越绩效,只有将质量融入产品实现全过程,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才能够协助制造业实现品质与生产力的提升。精密测量作为智能制造的眼睛,不仅对产品质量控制起到决定作用,也对制造水平起到了决定作用。而测量不仅仅是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它还需要与质量分析、加工制造、设计仿真进行更为广泛地融合,从而达到品质推动生产力的目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

  2 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

  由于硬件设备相对专业、庞杂,此处以软件为例进行展开。在数字化时代,“智能制造”显然依赖“工业软件”。根据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的定义: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与复用。其目的是优化生产,提高工业品的价值。具体来说,工业软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大脑的作用,促进生产制造各流程的优化。

  根据《2021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的表述,传统的流程优化循环由三部分组成——执行部门(如生产流水线)、研发部门(如研发设计中心)和管理部门(如质量控制部门):管理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收集、运作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反馈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改进工艺、优化流程,搭建新的生产模型;执行部门应用新模型,产生新的数据和问题。

  工业软件则是在此循环的基础上加入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通过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工艺、流程、生产规律这些原本只由人类掌握的技术转化为算法,再将各种算法打包成一个工业软件,帮助人类优化工业的各个环节。

  通过数字化工厂相对完整的系统结构图可以看到当前“工业软件”在一座智能工厂中的分布及所起到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综合而言,“工业软件”及当前的AI、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智能制造”带来整个“价值链”从信息的数字化,到数字的网络化,再到网络的智能化。

  以具体的行业举例来看,数字化一方面贯穿企业的管理与经营,降本兼具增效,一方面可以对整个供应链赋能,实现更为高效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不难看出,工业软件是工业4.0以及智能制造时代的核心,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同工业软件的匹配、再延伸到供应链的协同,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甚至主要的具体工作。

  1 海外工业软件巨头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很多领域国产化率不到5%,工业软件一度成为“卡脖子”的重要领域。

  2 企业的数字化远非上马一套系统即可解决,组织文化、战略、人员、技术、整体的供应链习惯都对由绝对理性的软件组成的系统提出了“yes/no”的极端化挑战。

  1 每上一套系统,就要有对应的人员,几十套系统累积下来,企业成本不断升高。人员变化会导致系统逐渐闲置。

  2 多个系统之间打通,数据的有效流动需要各个系统非常干净,这在很多企业中是无法实现的。

  3 即使企业内部严格的实现了数据的准确与及时,现实是供应商或客户的订单等各种信息都不准时,你不可能向这样的环境下的系统索要确定性。

  所以海克斯康中国认为,智能制造的实现没有统一的途径,由于生产线布局、产品、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每家企业的智能工厂实践看起来都可能不尽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和低成本。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海克斯康集团在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4000余名员工,2022年全年净销售额超过52亿欧元。正如引言所说,海克斯康集团在全球并购了超过300家各个领域领先的技术公司,逐渐成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

  最初,海克斯康主要深耕于测量行业,例如1925年批量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镜头组合35mm相机 Leitz镜头组合35mm相机 (徕卡相机的前身);1963年,推出全球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三坐标测量机;1986年,全球第一台ROMER关节臂测量机在法国Montoire工厂问世;1988年,青岛前哨开发出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1990年,发布享誉全球的PC-DMIS工业计量软件;1991年,推出第一款红外线年,发布Quindos计量软件……

  海克斯康的核心产品计量测试设备广泛分布在企业不同环节,是实现质量监控的传感器,是智能工厂不可或缺的品质保障以及过程控制工具,目前在全球几何量计量测试领域排名第一。产品范围从手动测量工具,例如手持扫描仪,到应用于精密计量领域的超高精度测量机,以及各种现场型、全自动的光学、激光测量系统等等。除了完成最终产品的质量验证,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通过融合在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的在线测量设备,为批量生产的过程稳定性提供质量保证。

  进入2000年后,海克斯康在工业软件领域加速技术布局,先后收购知名的CAD/CAM软件公司Vero、享誉全球的质量大数据分析软件公司Q-DAS、CAE领域的鼻祖MSC软件、著名的CAD软件公司Bricsys、工业CT软件行业市场领导者Volume Graphics等工业软件……建立了贯穿设计工程、生产制造、计量测试等制造业三大技术领域的技术与方案组合。

  借助自研技术和并购的模式,海克斯康已经成长为集300个科技品牌于一身的高科技巨无霸。这些品牌每一个都代表了业界声誉、地位、技术和价值,被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助力红牛车队的风驰电掣,到85%全球智能手机背后的品控高手;从好奇号火星车的建造与着陆模拟,到助力C919的飞机装配;亦或是从纽约新世界贸易中心的精准定位,到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安防调度……

  在国内,海克斯康不仅助力了C919国产大飞机的机身精密装配,和谐号高速动车组车厢尺寸保证;还为一汽大众、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量产,为华为、OPPO、小米等智能消费电子和锂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提供了交钥匙方案。其中,在中国超级海上风机SL5000工程中,海克斯康的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以0.8微米的精度帮助制造过程中完成超高度精度的检测任务,通俗的说,就是在直径3公里的平整地面上检测一个沙粒高度的凸起。

  早在1993年,海克斯康集团在中国成立分公司,随着不断地发展,位于青岛的海克斯康中国不但成为大中华区总部,也同样成为海克斯康集团最为重要的“决策引擎”。海克斯康集团奉行GLOCAL(GLOBAL+LOCAL)“全球本土化战略”,在海克斯康中国,不同于通常的大型外企,这里的领导层为“全华班”,有党组织,不但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同时通过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需求,推动甚至牵引海克斯康集团的全球研发部署。尤为难得的是,海克斯康中国通过合法合规地二次开发等方式,大量本地化高端工业软件,推进了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进程。

  在发展战略上,海克斯康中国以“双智战略”为核心,即“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海克斯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传感器、软件和自主技术。其中,传感器技术是基于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捕捉,实现物理对象的几何测量与定位;软件技术是指利用数字设计与仿真技术,将真实世界的场景复制到虚拟环境;自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连接和智能,推动系统和过程的自主性,对各种任务、项目流程、工作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处理。

  基于此,与其它智能制造主流厂商相比,海克斯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独特优势在于:一方面,源于海克斯康遍及制造核心环节的计量测试设备——可以源源不断反馈产品的几何量信息;另一方面,源自海克斯康在设计工程、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软件组合,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制造信息闭环,通过虚实结合,持续进行制造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换言之,海克斯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可以发挥虚拟和现实数据在整个制造流程中的价值,从而实现品质与生产力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由此积累的技术路线,海克斯康中国以“质量”为核心,向前延伸至设计与生产环节。以“计量”为轴,以“质量”牵引整个智能制造的全流程,是海克斯康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方法论。

  海克斯康中国认为,质量管理的发展轨迹面向制造过程的质量管控,是企业实现零缺陷、零浪费的重要能力。需要确保设计的产品被准确无误地制造出来,实现‘首次正确地制造’。同时,还要加强加工过程中的监控、预测与数据反馈,通过对于加工制造程序、设备乃至刀具的及时调整,使得来自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得以保证。

  海克斯康中国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已经由总供给不足向有效供给不足转变。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到这种市场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系统的思路、创新的手法加以规划,将质量的静态数据转化为如何在每时每刻承载着质量控制的改进过程。

  海克斯康中国认为,测量数据与质量分析软件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稳定可靠的生产制造过程,确保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加工质量的趋势,并及时对加工设备、加工路径乃至刀具进行调整。同时,将测量系统获得的实体数据,与模拟仿真的虚拟数据进行迭代和优化,利用虚拟制造技术,帮助客户加速其设计进程,减少对物理样机的需求,进而大幅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可以看出,质量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单就制造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设计、生产、销售满足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并需要不断丰富品质的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将质量内置于每个工作环节,确保缺陷不流入下一道工序,实现零缺陷的工作,确保满意地交付,这是精益制造的核心原则之一。这意味着:制造企业需要采用系统思维来优化整个系统,确保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应用,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工作质量,从而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与保障。

  由于海克斯康在全球各式各样的制造及工程领域,拥有大量应用类案例,同时案例内容大多为专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挑战,详细讲述并不易于阅读,故本案例通过列举简要信息来展现基本场景,形成基本认知。

  言而简之,通过整套方法论与技术体系,结合200年来全球并购与整合的300余个专业技术品牌与产品,海克斯康提供的产品、方案、视角,对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海克斯康的愿景是基于全面的工业传感装备和工业软件(如CAE虚拟仿真软件、CAM生产制造软件),通过融合OT和IT技术,将数字化应用系统化、产品化,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数字化质量、数字化仓储等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工厂平台方案,从数字化规划到场景落地的完整数字化转型方案体系,协助传统制造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加速从制造蜕变为“智造”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显然,这是一个需要多年才能实现的长期工业愿景。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利用连接和智能的技术,推动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新的功能性软件补齐海克斯康营造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所需的技术组合,这包括制造技术以及行业的应用。但海克斯康中国从国内企业实际出发,提出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无须追求大而全,选择适合自己的“小循环”与“大循环”即可,“小循环”聚焦于制造领域,甚至是某一个制造环节下的数字化,“大循环”则串联整个企业乃至上下游的价值链,这值得肯定与借鉴。

  对于未来,海克斯康中国除了“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之外,还在推进“Smart X”的递进式战略,不仅包括各个行业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还将聚合成面向大行业的、范围更为广阔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例如智慧矿山、智能网联车、智慧交通等。根据前文对于工业和制造业的定义,这显然不再仅仅是制造业领域。

  “以智慧矿山为例,将贯穿智慧矿山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勘探、生产到运维中间的过程监控,再到挖完之后矿山的回填、管理、治理等各个环节;再如,智能网联车不再是单纯的一个汽车制造行业,已经衍生到整个生态链,涉及制造、定位、无人驾驶、虚拟模拟仿真、地图、路测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应用。”海克斯康中国认为,从精密测量到智能制造再到 Smart X,海克斯康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正在随着技术的革命不断发生演变,但始终不变的是追求更高效率、更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制造能级的提升。

  综合来看,当前智能制造的“未来简史”已然翻开,海克斯康中国这一类拥有“世界级视角的中国企业”,通过汇聚智能制造的众多技术,站在智能制造的未来提前布局,其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体系与视野,相信将给中国的工业与制造业带来更多借鉴。

  海克斯康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其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对于立志高远的中国企业,颇有启发意义。

  首先,是践行长期主义,深耕测量行业,在精密测量领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然后用几十年时间,进行了大量全球范围内的并购,使其提供的基于计量测试的解决方案,被广泛运用到设计工程和生产制造。

  在这过程中,海克斯康逐步打造了自己独特的智能制造视角,即用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系统三位一体,以“计量”为抓手,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形成更易落地的智能制造,代表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而且有可观的护城河。

  最后,海克斯康的“双智战略”将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两大概念串联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将自己测量优势,锚定在未来大方向。这种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立体发展战略,是中国企业想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的重要一课。

  此前我们开发过的很多数字化转型相关案例,以某个身处局中的企业主体为视角,讲述其如何上下同欲实现数字化,打通“烟囱”实现网络化,进而又面对智能化的挑战。

  海克斯康作为拥有200年历史,专注于制造业的世界级企业,其又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不同的视角。毕竟制造业不是信息产业,制造业专注于“正确的制造”,数字化是为了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更符合质量设计的产品。这一过程的大量专业领域的数字化内容,已经在案例中进行了展现,相信这丰富了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视角,也将对企业家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