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邮箱:
- xcikon.com
- QQ:
- 8663254114
- 传真:
- +86-123-8856
- 手机:
- 13856623546
中国网4月21日讯(记者彭瑶)全国普法办21日公布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案例生动展示了习法治思想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科学指引和实践伟力,针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采取了有力举措,群众认可度高、获得感强,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记者从司法部了解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鼓励地方和基层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选树各地各部门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从2019年开始,全国普法办组织开展了两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第三批的评选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共收到各地各部门报送的案例403篇,经初评、复评和审核,评选出10个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精心打造典型案例普法品牌,主办“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宣传活动,从全国法院年度审结并生效的案件中,征集、评选出对法治进程有积极推动意义的重大案件。活动邀请全民参与投票,共收到1.2亿张网民投票;组建专家委员会进行评选,确保评选结果专业性、权威性。在内容上深加工、形式上创新意,在央视播出首部特别节目,策划制作海报、短视频、主审法官说等新媒体产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画面,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创新运用元宇宙虚拟交互空间等技术展示相关案件,开启普法在前沿科技应用领域的全新探索,总曝光量近1亿次。
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
教育系统推进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各学段教学重点和要求;开设道德与法治等专业课程,推动融入其他学科,大中小学法治课程一体化;创新推进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衔接,日常普法和品牌推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有效提升。
北京市通过建立“需求、供给、责任、督导”四张清单,综合运用大数据抓取、面对面调查、业务报告分析等形式汇集群众法治需求,通过借鉴12345市民热线工作模式,“工单式”派发普法供给清单,最大限度匹配群众需求与部门职责,同时对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力的单位提出建议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制度,进一步厘清了主责与配合、属地与行业的普法责任,各区各部门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普法效率实现最大化、最优化,有力提升了首都市民的法治素养。
吉林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发现村民们经常“扎堆”在小卖店、医疗站等场所闲聊说事,从中受到启发,在各村屯、社区依托群众经常聚集场所建立“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和调解员利用事前问事儿、随时说事儿、及时办事儿、定期议事儿、事后查事儿环节,通过“唠家常”的形式把社会问题、矛盾纠纷、诉求意愿等在“百姓说事点”有效化解。“百姓说事点”逐步成为矛盾纠纷的化解点、社情民意的收集点、法律常识的宣传点、致富信息传播点、干群关系联系点,成为传承发展“枫桥经验”的吉林品牌。
面对苏州河岸线贯通断点困局,上海市普陀区通过构建高效多样充分的群众全过程参与渠道,最广泛倾听民意、汇聚民智,以法治、自治、共治、德治“四治融合”有效化解矛盾,形成了“前期协商—业主大会征询表决—签订协议—项目施工”的贯通工作路径,依法妥善处置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贯通治理所涉法治问题,将广大居民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形成滨河公共空间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特大型社区依法治理的特色路径,是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江苏省南通市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等为支点,梯次打造沿江沿海法治文化长廊,提档259个乡村法治文化阵地景观和400余个乡村法治文化服务驿站,描绘了规划工整、错落有致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工笔画”;挖掘江海文化地域特色强辐射,结合张謇等历史名人以及通剧、木偶剧等特色文化载体资源,传承名人法治理念,创作法治文化名品,擦亮“法润江海”活动品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法治文化传播格局,描绘了流光溢彩、法韵绵长的乡村法治文化展陈“写意画”;依托乡情亲情友情等地缘资源强融合,依托文明实践、网格治理等基层治理力量,组建“江海普法名嘴”“乡村法治文化队”等志愿队伍,深化村(居)书记述法、群众援法议事、家庭德法教育等“三治融合”,培育18143名“法律明白人”,努力扩治文化群众覆盖面和参与度。
浙江在全国率先制定首个省级层面指导性文件《浙江省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纲要》,在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和社区、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中设立“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重点发挥观测点在学法用法需求收集、普法资源推广使用、普法效果观察反馈、公民法治素养调查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分层分类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研究设计公民法治素养理论模型和测评工具,以数字赋能公民法治素养试点先行,加快打造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省域样板,为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安徽省淮南市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结合“豆腐之乡”的文化名片,以豆苗为原型,别具匠心设计出“豆娃”普法小使者形象,塑造了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地域法治文化品牌。打造“豆娃说法”“书雕馆影”法治文化传播平台(书雕馆影:书,即编撰《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雕,即打造“豆娃说法”系列雕塑;馆,即建成淮南市法治文化馆;影,即在市级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水幕电影)。先后举办《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淮南子》与法治精神研讨会等活动,培育法治动漫研发传播团队近10个,制作系列法治动漫《豆娃说法》40余部,研发“豆娃”玩偶、摆件等普法产品10余类,定期推送方言“豆娃说法•贯口”,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有机融合,打造出高起点、有特色、重实效的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福建省成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创新打造全国率先、全省覆盖的“蒲公英”法治品牌。联盟以队建制为组织架构,通过邀请奥运冠军担任代言人,创设开发“蒲公英”法治品牌标识Logo、“蒲小法”公益动漫形象、微信表情包、志愿者服装、联盟歌曲、原创普法微视频以及一系列法治文化产品,推进高辨识度的品牌建设。创新“蒲公英+文化”“蒲公英+关爱”“蒲公英+数字”等普法融合模式,打造“蒲公英”公益普法服务平台,在全省深入开展“蒲公英在八闽”“蒲公英七进”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9880余场次。目前,全省已发展“蒲公英”普法志愿者12.1万余名,服务对象超3000万人。2022年,该项目获评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福建省十治事件、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云南省司法厅适应边疆地区群众对普法的新需求,打造了“边疆法治文化长廊”,以建设覆盖云南边境线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在县、乡、村的各级法治文化阵地为基点,并持续向内地延展,逐步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整体覆盖的基层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目前,全省共下达法治文化阵地项目1057个,已建成项目512个,“边疆法治文化长廊”已初具规模,各地坚持“动”“静”结合,以阵地为载体多措并举开展普法活动,凝聚法治文化软实力。“边疆法治文化长廊”将以点带面提升边境地区群众法治素养,为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营造良好法治氛围。